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城市」真是一個軟硬適中的好題目,以「城市」為單位做發想,不像一個「國家」那麼生硬,卻可以充分展現區域的活力與特色且貼近人的生活,又隱約含有全球化時代打破國界的彈性意涵(我自己亂解讀的),是一個好發揮又可以呈現多元性的題材。

上網稍微查了一下,發現這次世博會的主題大概可以分成:

1.城市經濟的繁榮
2.城市多元化的融合
3.城市科技的創新
4.城市社區的重塑
5.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家開始把目光聚焦在「永續發展」,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了一個程度之後,人類開始關注環境的反撲、城鄉平衡的議題、多元性等議題。可能是因為快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會特別關注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帶來的內部矛盾與不安。而環保的議題更成為近來人類追求永續發展最重要的關注……

--------------------------------------------------------------------------------------
上海世博 文創表演舞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5545228.shtml

【經濟日報╱文/李立亨】


1851年,世界第一場世博會在倫敦的水晶宮問世。負責開幕的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裏記載她的感受:「多麼浩大、多麼輝煌、多麼震撼人心!」這些充滿感情的字句,在往後一個半世紀裏,繼續出現在絕大多數去過世博會現場的觀眾心中。
世博最大的能量是,藉由演繹主題所產生的展品,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並自然而然地接受異國的文化。世博會的主題,一般都與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有關。所有的參展方,圍繞這個主題來展示他們的思維與作法。

展現進步 「城市」當主題

最早,國際展覽局針對申辦城市上海的特性,提出了以環繞「城市」為主題的建議。因為,世博還不曾以此作為主題。同時,國展局也想藉此為下個世紀的城市發展,提出新的看法。
為了集思廣益,也為了幫上海世博會找到最具時代感的主題,200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目,甚至還因此就訂為「請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確定一個主題」。
上海世博申辦成功之前,有些人提出「北京申請奧運是第二次才成功,上海可能也得二度申請才會成功」的疑慮。然而,只要跟上海這個城市及上海人有多一些的接觸之後,大多會同意:上海真的是中國跟世界各方面都已經比較接軌的城市。
2001年,中國正式向國際展覽局(BIE),提出申辦2010年世博的申請函,主題就定作:「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後,歷經一整年的規劃提案,以及國展局委員的多次現場考察,上海終於在來年年底申博成功。
如果說,世博的基本精神是「展現進步」。那麼,上海對於中國來說,根本就一直是個有機的「世博園區」,進步一直在發生,且以各種形式展現。上海世博的舉辦,提供了中國與全球觀眾,親身感受理想城市生活的不同面向機會。

爭奇鬥豔 全球總動員

這個讓全球各國花大力氣參與的博覽會,可以讓全球觀眾親身感受進步,獲得啟發。因為,整個上海世博,已經是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的展現平臺。其規模之大,過去不曾出現,未來也很難超越。因為,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的磁吸力道之強,國際社會早已務實的知道:不參加,就不會被看見。
因此,瑞士館將讓觀眾搭乘雪地纜車欣賞展館,加拿大館邀請太陽劇團規劃展場,聖城麥加將讓我們知道朝聖期間,數以萬計的帳篷與人潮如何被管理的。
關於世界最大規模的盛會,有一種說法是這樣說的:奧運會、世博會、世界盃足球賽,是三種世界各國都無法不關注、不參與的盛會。
如果以影響力來說,奧運會為期二周,世足賽延燒一個月,世博會的展期則大多在三個月以上。比奧運問世還要早上45年的世博會,能夠奪取世人眼球的機會,數量總和一定是三者當中之冠。但是,網路盛行的今天,許多新鮮的發明與創造,已然早早就被網路所報導與覆蓋。世博還可以繼續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幾年前,中國還在透過「大國崛起」的議題,來自問自己是否為大國。現在,這個擁有巨大內需市場的國家,已經被期望必須轉型為「分擔國際責任」的大國。總數超過240個的國家與組織,已經用行動來表示他們在乎中國,在乎中國市場。超過80個以上的國家元首將拜訪世博,其中至少有30位將出席開幕典禮。
上海世博會已登記的全球媒體記者,已經超過1.2萬名,世界在中國世博的一顰一笑,現在就已經在被報導中:歐巴馬在瑞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上海世博大使朗朗在現場演奏完之後,當面邀請歐巴馬到上海參觀世博。歐巴馬說她的女兒也在學鋼琴,如果朗朗願意到白宮教他女兒鋼琴,他就到一定到上海一遊。法國總統薩克奇在接待中國外交部長之後,主動說他會去上海看世博。
參加世博的國家跟組織,已然在5.28平方公里的園區面積裏,針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蓋了超過100棟的展館與劇場。
世博開幕倒數計時,想搞懂文化創意產業在幹什麼?世界的文創產業工作者正在想什麼?去上海世博逛逛吧!
(作者是上海世博會「城市廣場藝術節」總導演,http://www.expobravo.qzone.qq.com)


---------------------------------------------------------------------------------------

http://mass-age.com/wpmu/blog/2010/04/30/8273/

文◎宋丁儀

上海世博會30日開幕式隆重登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開幕致詞,而台灣政壇領袖連戰、吳伯雄、宋楚瑜、台北市長郝龍斌一行人也將於30日晚間應邀參加開幕式。開幕式中、外政要共自來自超過兩百多國,近萬人參加,開幕式也將齊集文藝、體育重量級巨星集,今夜星光閃耀上海灘!
開幕式將在成龍、宋祖英兩大巨星引吭高歌中揭幕。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親歷過以往數屆世博會開幕式。在他看來,世博會開幕式以儀式為主,表演為輔,他認為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會有五大焦點。
焦點一:創新元素
回顧歷史,幾乎每一屆世博會都有新奇產品展現,有些開幕式還採用高科技來演繹。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開幕式上出現了飛艇、飛機、汽車等產品展示。1970年大阪世博會上,開幕式組織了大型的以兒童為主的文藝表演,預示著日本的未來。上海世博開幕式團隊承諾,會在有限的資源裡追求最大的精彩,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大膽創新,給觀看者留下一粒「全新」的種子。
焦點二:環保元素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綠色、低碳、可持續」等環保元素正是該主題的注腳。上海世博會在推行綠色、低碳、可持續方面做出了表率。為實現世博園區碳的「零排放」,世博場館建築多選取生物、再生材料,供能普遍採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
「綠色、低碳、可持續」等環保元素必然會在開幕式上有所體現。開幕式團隊表示,將嚴格奉行「一次性投入、可迴圈使用」的原則,以充分體現科學、勤儉辦博的要求。屆時,開幕式出席者拿到的節目單、介紹手冊、表演者手中的道具,都有可能烙上環保印記。
焦點三:中國元素
世博會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平台。以往各屆的世博會開幕式,主辦方都留出了展現自身文化的足夠空間。 1970年大阪世博會開幕式上,日本寶塚歌舞團進行了五色旗表演。2005年愛知世博會開幕式上,動用了日本傳統大鼓、日本狂言等藝術形式。
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定然不會缺少中國元素。這一元素會是什麼?是56個民族盛裝華服,是享譽世界的雜技表演,還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烏篷船……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焦點四:玉樹元素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來自汶川地震災區的小英雄林浩與中國代表團旗手姚明一同揮舞國旗入場。這一刻有「汶川元素」的生動畫面,定格為當年的感動瞬間。
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會不會有類似的「玉樹元素」,會不會有來自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的抗震英雄,是當晚開幕式值得期盼的另一焦點。
焦點五:明星元素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劉歡與莎拉布萊曼共同演繹的《我和你》,在「鳥巢」譜寫了一段佳話。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劉歡、宋祖英、孫楠等本土歌手,成龍、周華健等港台明星,加上安德烈•波切利等歐美大牌的演出,也將為開幕式增加光彩。

本文引用自《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